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Corsair12
V2EX  ›  English

如何通过自学实现无字幕听懂美剧:我的 4000 小时英语自学经历

  •  3
     
  •   Corsair12 · 11 天前 · 1400 次点击

    不知从什么开始,我就有一个疑问。

    我们在学校里学英语,到高中毕业算下来能有上千小时,那为啥看美剧的时候,哪怕是生活化美剧,甚至儿童向动画片,只要没字幕,就直接整个聋人体验?

    (只算中学 6 年 1200 课时,一节课 0.75 小时,课外学习算课时一半,共 0.75 * 1200 * 1.5 = 1350 小时)

    可能很多人会说是因为从来没有认真学过英语,但我知道自己不是。

    当年高考好歹还考了个 138 啊,大学入学还因为英语摸底考试得到过一学期的免修资格呢。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也是我“学校英语”最后的高光,高中的压力让我在大学四年放飞自我无心学习,四六级也只能是凭着高中基础的尾巴低分苟过。

    而这些基础尾巴,还让我在毕业后对自己英语感觉非常良好。

    但直到找工作时面试官看我简历上说自己英语不错让我说几句的时候,以及后来上班有时要跟国外同事电话交流的时候,那些 一开口只能阿巴阿巴、听话只能听个叽里哇啦 的尴尬时刻才彻底打碎了我的这个幻觉。

    我决定还是想要捡回英语,这么大的学习时间沉没成本还是挺容易让人不服的。

    和大多数人一样,在我立志要学好英语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背单词。

    于是,一个背单词软件,几十天,7000 个 GRE 单词。

    结果,除了所有单词在之后都很快被忘掉了之外,这个经历还成功造成了我对背单词这一方法的永久生理性不适。

    当然我也尝试过重新学习语法。

    但同样的,除了我对这个学语法经历本身有印象以外,那些语法知识也是没有半点想留在我大脑里的意思。

    后来工作的时候,我好奇地问一个英语专业毕业的同事,结果他说他也没办法无字幕看懂美剧。

    试想,一个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单词量和语法上,无论如何都是比我好上不少的。

    我才意识到,可能我至少需要一个,除背单词和学语法以外的方法,才能真正学好英语。

    当时网上有一个非常火的英语自学博主,非常推崇模仿和跟读。

    这让我回想我自己高中时候,也是因为课外的一些模仿和背诵让自己获过益,做题时很多时候可以通过语感而不是语法分析来做对。

    我决定跟着他推荐的路线进行学习。

    于是我花了约 200 小时过完了 Daily Dictation 、EnglishPod ,然后选择一些部分在 Aboboo 上进行跟读模仿。

    当时我的公司附近有一个公园和一个商场,我就每天利用午饭后的时间,带着手机耳机,天气好去公园,天气不好就去商场,找一个没啥人的地方练习跟读模仿,周围人多就练练听力。

    就这样练习了一年多,期间也刷了些美剧,听了些有声书。

    最后 Aboboo 上统计到的练习时长大概是 600 多小时,美剧花了 160 多小时,有声书花了 460 多小时,总共加起来大概有 1400 来个小时。

    这刚好跟我的学校英语学习时长持平了,那效果呢?

    当时我是在一家小外企做程序员,整体对外语要求不高,但毕竟上司是外国人,用英语进行工作上的基本交流还是必要的

    于是我从跟周围几个同事一样“听话听大意”、“说话像结巴”的水平,提升到“可以基本顺畅交流”、“偶尔还帮这几个同事翻译”的水平

    但是这时的我,裸听美剧还是会一脸懵逼,能无字幕听懂的仅限于 Daily Dictation 的 Coach Shane 或者 A.J.Hoge 这种老师有意降低了语速和用词难度的听力材料。

    原速英语总是听不清总是感觉语速怎么那么快,但是一看字幕一慢放,诶为什么又总是些熟悉的单词、而且人家明明说得很清楚?

    这时我回想起学 Daily Dictation 的时候老师 Coach Shane 的一句话:“If you can say it, you can hear it.”

    我想,可能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发音问题。

    说都说不清楚,听不清楚也确实很正常。

    于是我找了些视频教程重新认真学了一遍基础发音,然后选那些美剧里面的一些快语速的句子和 YouTube 上的一些快语速材料,进行精细化模仿练习。

    这次我更新优化了方法,工具上也用电脑替代了手机。

    电脑播放软件在调整速度、自由切分片段复读、对比自己录音方面要方便太多。

    而上面这三点也是我练发音的关键方法:

    1. 调速:一开始必须把速度调慢,在模仿好每一个音、能跟上慢速节奏之后再加快
    2. 分段:人对陌生声音的短期记忆只有 7 个音节,完全没必要直接死磕长句
    3. 录音:纠音的终极必杀技。我观察到,人的耳朵总是比嘴灵敏。那为什么不自己当自己的“口音警察”呢

    就这样我练了几个月总共 300 多个小时。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听到的那些英语声音不再像以前一样需要我去“抓住”了,它们就像“自动钻到”我的耳朵里面去了一样。

    我意识到,我的耳朵“升级”了

    那些英语的声音不再是模模糊糊的,而是有种“晶莹剔透”的感觉。

    至此,我发音这门课可以基本算“毕业”了。

    但是这时,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显现了出来:tm 听清≠听懂 啊。

    听到的声音再清楚,如果不能明白意思,那不也只能是“清晰的噪音”而已?

    我在网上搜索了大量的资料,最后得出结论,似乎只有大量的输入才能解决我剩下的这个问题。

    但是问题来了,需要多长时间呢?

    我看到另一位用这种方法突破英语的前辈的经验里说到,这至少需要 2000 小时,并且有比较权威的机构给出了类似结论: https://www.state.gov/foreign-service-institute/foreign-language-training

    于是,我又开始了漫长的英语输入阶段

    精听用美剧,泛听则选 YouTube 上感兴趣的游戏、动漫解说以及 NBA 原声直播

    精听操作方法是,先尽量不看字幕,听不懂的地方才看一眼字幕,觉得有必要复习的就用播放器打个视频书签,最后再复习一遍这些书签;

    而泛听就只是单纯的过一遍,管它听不听得懂

    当然一开始肯定是大部分都听不懂的,生词一堆不说,就算是不生的词也分辨不出来,所以精听的时候是经常需要回看字幕、打个书签什么的。

    但因为没有强迫自己一定要背熟或者记住遇到的生词短语,所以整个学习过程心力消耗也没有很大,基本能让自己持续下去。

    就这样,Desperate Housewives 、Brooklyn Nine-Nine 、The Middle ; The Amazing World of Gumball 、My Little Pony 、Gravity Falls 。半年、一年、两年; 500 小时、1000 小时、2000 小时。

    终于,一年前的某天,输入 2000 小时成就达成。(当然如果算上之前的输入部分,实际时长已有 3000 小时了)

    时长达到目标了,我却并没有感受到像之前练习发音过后“耳朵升级”那样的质变。

    当然,这时的我,对于 Youtube 上很多内容确实也是可以无字幕听懂了,NBA 直播也能比以前听懂多很多了。

    但是,没看过的美剧,无字幕还是感觉吃力。

    我有些失望,决定暂时不继续了。

    不过我需要搞清楚为什么,没理由别人行我不行。

    于是我又去仔细研读总结了一遍我这种学习方法的相关资料,又去认真复习了一遍那些成功前辈的经验,此外还试着去学一门新语言看看有没有什么启发。

    终于,我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

    我意识到,对每一集美剧,完整来讲我就看了一遍(那些特别喜欢的集除外),而复习也只是过了一遍我打的视频书签

    我那时认为,那些我没去打书签的地方,要么是“第一遍就能听懂的有什么必要复习”,要么是“这种冷门的生词有什么好学的”

    所以我只需复习我认为重要的地方就行了,有的放矢、精准打击

    我严重忽略了”完整复习“的重要性。

    而我在学习新语言时发现:同一个视频,我在每次完整复习的时候,都会有新的收获。

    有些语法和意思的细节和变化,只有在多次复习之后我才能注意到。

    甚至有时候在复习的时候还会奇怪,诶这个简单的单词不是一直都在这里吗,为什么之前完全都没注意到它?

    所以,我认为的那些“因为已经能听懂而没必要复习的”地方,反而很多都是让我能注意到并吸收新内容的重要上下文

    而我打的书签,当然不可能记录到那些我还注意不到的地方

    也就是说,我的“精准复习”,不过是找出来了一些自以为重要的单词和短语复习了一遍而已

    而很多重要的语言细节,全被我漏掉了

    于是我又再再次捡起英语。我开始找出以前看过的美剧进行复习

    我这次发现,在复习的状态下,我基本都不需要看字幕了。那些冷门生词也好、rap 级语速的长难句也好,很多回听一下,联系上下文也能大概明白意思了,不完全搞懂也无妨

    我突然意识到,也许这种难度的学习(复习),才是语言吸收的关键

    因为它非常符合“比你所处的水平稍微高一点的‘i+1’可理解性输入”。

    而我之前的学习方法,要么处在”第一遍老是因为听不懂而回听回看字幕“的状态,要么处在”复习书签时诶怎么这个短语又忘了“的状态,学习难度明显都远超了“i+1”。

    在又复习了六个季的美剧之后,我试着打开了一集没看过的 How I Met Your Mother ,关闭所有字幕。

    终于,好像,有那么点意思了。

    虽然有些地方也还是不能一次性听懂;也还是会遇到生词,不过现在就算是生词也能联系上下文猜到它的大概意思了;那些猜不到意思的如人名、地名、文化梗之类,比例也不高。

    为了验证,我又新开了几集。

    结论,我终于算是可以无字幕看懂生活化的美剧了。

    自此,我的英语自学时长累计已经超过了 4000 小时。

    我后来发现,在那个研究多久能学会语言的数据网站上,有这样一句话:“A typical week is 23 hours per week in class and 17 hours of self-study. ”。

    也就是说,这个网站研究出的“中文-英文”级别的 88 周 2000 个小时学习时间只代表课时,而你真正需要花的时间至少是 88 * (23 + 17) = 3520 小时。

    对标这个 3500 小时,我多花了 500 多个小时。

    没上过课、没出过国;也没那么些痛苦的背单词、听写、背诵;虽然效率不怎么高、弯路也走了不少。

    Well, I'd say, fair enough.

    回顾我这自学历程,我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别人验证过的好方法,也是需要随你水平变化而调整的。

    而调整的一个关键原则就是基于难度。

    比如我花时间最多的方法——尽量不看字幕猜意思、不懂的时候才看字幕——实际上在学习后期才能算比较好的方法。

    因为后期我能直接听懂的多,这时候那些听懂或看懂的上下文才能带动我的大脑去理解那些不懂的部分。而学习前期因为水平低,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听不懂和回看字幕上面了。

    所以从实践来看,我越是急着让自己去学更多的东西,反而越容易让自己处在低效率的吸收状态中,而且这种苦行的状态还会增加自己无法坚持的风险。

    只能说,“欲速则不达”,“温故而知新”,这些名言真是把我安排得明明白白。


    我的推特: https://x.com/therhythm72

    21 条回复    2025-10-09 16:08:18 +08:00
    igfw
        1
    igfw  
       11 天前
    好文,mark 一下
    Amex
        2
    Amex  
       11 天前
    为啥要纠结美剧
    很多文化梗听不懂太正常了
    attbxbm
        3
    attbxbm  
       11 天前
    看看香港人从小怎么学英语的就知道了
    leo72638
        4
    leo72638  
       11 天前 via iPhone
    如果只是听懂的话个人感觉不难,可能是我看英美剧太多了😳后面看国外的无字幕技术课程也没有问题,但是说起来就磕磕巴巴
    ovtfkw
        5
    ovtfkw  
       11 天前 via iPhone
    我直接拖到最后果然不出我所料
    BeforeTooLate
        6
    BeforeTooLate  
       11 天前
    @attbxbm 你倒是说说怎么学的,无非是大部分家庭环境就自带英语的呗。你家钥匙从小你父母经常英语对话你也很容易学啊
    brookepe
        7
    brookepe  
       11 天前
    好文,mark 一下
    Corsair12
        8
    Corsair12  
    OP
       11 天前
    @Amex 简单说就是对标我们自己看中文电视剧吧,虽然我们可以演讲能力不怎么样、也可以不在学术研究上谈笑风生,但是都可以看懂生活化的电视剧和动画片之类的。所以我把这个看作是一个语言能力的基本盘。

    当然文化梗这些听不懂确实正常,所以很久之前我就不强求了,以听懂绝大部分为目标。
    Corsair12
        9
    Corsair12  
    OP
       11 天前
    @attbxbm 怎么学的?
    Corsair12
        10
    Corsair12  
    OP
       11 天前
    @leo72638 可以分享一下你自己具体看了多少,具体咋操作的么?我自己大学的时候也看过不少,但是完全没用。因为说是看了那么多剧,事实上我只是阅读了一遍大量的中文字幕。。。

    无字幕技术课程其实比剧简单,因为画面和上下文丰富,不像剧里面很多时候就两个人站在那里巴啦巴啦,从学习角度来讲也更适合作为听力材料

    说话我现在也没法完全流利,基本交流生活化的还行,想表达丰富一点就容易卡壳,也还是会犯语法错误
    Corsair12
        11
    Corsair12  
    OP
       11 天前
    @ovtfkw 不好意思你期待的东西那边也没有,那边我就多发了几张我学习的时长图。

    当然以后是打算发些另外的学习感想和经验,这边不适合发零碎化的东西。
    daniums
        12
    daniums  
       11 天前 via iPhone
    给楼主点赞!
    leo72638
        13
    leo72638  
       11 天前 via iPhone
    @Corsair12 看了快二十年了,而且强度很高,具体多少小时没有算过。我一开始看的基本是双语字幕的,双语一起看(还时常能发现翻译错误或者文化梗翻译不准确的地方),可以学到很多影视剧常出现但是课本里没有的词。后面看剧的时候也会做其他事没有看字幕,慢慢纯靠听也能懂了。当然专业词汇太多的剧不行,比如豪斯医生这种
    JohnSwit
        14
    JohnSwit  
       11 天前
    已感谢,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OP:
    1.前期需要怎么进行学习好点?我现在主要是刷 TikTok 和 Youtube ,遇到不懂的单词记下来然后背诵,而且我不怎么记这个单词怎么拼写,就看一眼认识就算过,不知道这个方法可不可行?
    2.口语的话,是通过模仿和跟读练的吗,而且我感觉有时候明明一个单词知道它的意思,但是在口语中就无法灵活的应用,这个是如何解决的?是需要大量输入吗?
    Corsair12
        15
    Corsair12  
    OP
       11 天前
    @leo72638 你这经历有点意思,没有特别抛开中文字幕来学习,但是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跟我的经历有点殊途同归的感觉。因为按我自己的研究和经验,中文字幕如果不是作为辅助——比如用中文字幕学习后再抛开来复习的话——进步会很慢甚至没有,比如我上面的自己大学时候看美剧的例子。

    不过你的量确实大,二十年高强度,我想可能是因为你看到一定量之后还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抛开了中文字幕?而且你提到你一开始就能发现翻译错误和不准确,至少说明你的阅读基础是很好的?你小时候有过比较好的英语教育基础吗?可以多分享些你的经历和感悟吗?挺感兴趣的。
    Corsair12
        16
    Corsair12  
    OP
       10 天前   ❤️ 1
    @JohnSwit 感谢你的感谢 XD

    1. 前期理论上的话,要多注意材料的难度。但是接下来你很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你想刻意去找简单些的材料的话,很可能你会不感兴趣,而你感兴趣的又会感觉难。恭喜你,你找到了一个二语习得界的经典难题。

    所以我自己的经验是:
    首先,一个直观的对难度的判断就是它的画面够不够丰富,另一个标准当然就是你试着看看。

    然后有三种选择,
    选择 1: 难度导向。你可以尝试去看看儿童向、至少是生活化的材料,如果还能有点兴趣看得下去的话再好不过。
    选择 2: 需求导向。比如你想学画画,就去看画画的教程。教程一般来说会比美剧难度小很多,因为画面和上下文相对来说更丰富一些。
    选择 3: 兴趣导向。这个就需要操作了,因为材料很可能比较难。那么我们可以先看中文字幕,没有的话当然只有英文字幕结合字典了,先至少搞懂大部分内容。然后开始往无字幕听懂过渡,比如可以逐渐过渡到试着无字幕听,不懂的时候再看,再过渡到无字幕能听懂大部分内容。当然这个操作也适合前两种选择,因为你很可能会觉得教程和儿童向对你来说难度也不小。

    总之,我们的核心目的都是,尽量建立声音和画面(意思)的联系。比如你在通过多次复习后能无字幕听懂,其实是因为你的大脑建立了你听到的声音和你看过的画面的联系,听到了声音就能闪现出对应的画面。

    2. 我上面那种模仿和跟读根本上还是用发音练听力的。口语的话,我自己理解来说,本质提升的话确实还是基于大量的输入。当然如果你有需求刻意练习的话,我有一个方法:
    就是选择你感兴趣的、学习过的材料,最好是通过学习到无字幕能听懂大部分的时候,再拿来做口语练习。你试着跟读每一句话,一开始可以只跟读半句话或者意思核心的短语。第二遍尝试读长一点。第三遍可以试着替换人称复述。然后可以试着看画面仅凭回忆去复述出关键短语,再到复述整句话大意。

    当然这些步骤你可以不用全部做完,因为我自己觉得刻意练习口语其实消耗挺大的,容易累,至少在你掌握不好递增难度的情况下。所以我自己还是更喜欢通过输入来提升基础,口语能基本交流就行,当然一定程度上也因为我个人没有特别的口语需求。

    “我感觉有时候明明一个单词知道它的意思,但是在口语中就无法灵活的应用”
    因为通常来说你知道的意思,都只是它在这一个特定场景下的意思,甚至只是一个中文翻译。你能用出来,就必须是在正好对应了这个场景(至少相似)、而且你还能回忆到发音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而你即使是裸听懂一个词,其实要求会低很多,因为有上下文、有画面,你其实并不需要完全对应上你记忆中这个单词的发音。

    所以,你真正要灵活用一个单词或者短语,至少要在很多不同的场景下吸收了它们。这些场景可能会用于你的大脑加深类似场景的印象,也可能用于几个场景抽象成一个更准确的含义。总之无论如何,确实都需要大量输入没错。
    JohnSwit
        17
    JohnSwit  
       10 天前
    @Corsair12 #16 感谢 OP ,收获很多
    kitty7030
        18
    kitty7030  
       7 天前
    学龄前学英语比较快 后面都是事倍功半
    onice
        19
    onice  
       4 天前
    要求能裸听美剧,看似简单,实则要求很高。

    网上看到过的英语老师,还有身边认识的英专生,要达到这个水平,听力练习都是 2000 小时起步。

    他们说普通人英语能听懂正常语速母语者生活会话,以及正式访谈,还有 TED 演讲就足够用了。要裸听美剧,需要的练习量与实际回报,价值不太符合。

    我最开始以为是开玩笑,看了你的帖子,原来发现这些老师没骗我。
    Corsair12
        20
    Corsair12  
    OP
       2 天前
    @kitty7030 确实是
    Corsair12
        21
    Corsair12  
    OP
       2 天前
    @onice 是啊,都是好多人大量实践堆出来的经验,越到后面越是“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关于   ·   帮助文档   ·   自助推广系统   ·   博客   ·   API   ·   FAQ   ·   Solana   ·   3683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7ms · UTC 10:21 · PVG 18:21 · LAX 03:21 · JFK 06:2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