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海龙
CODING 创始人兼 CEO 。技术创业者,十多年来一直在技术圈、开发工具领域耕耘,2014 年创办 CODING,给企业用户全套 DevOps 研发管理工具,包括项目管理、代码托管、持续集成、制品管理、持续部署,让整个开发过程都可以在浏览器中实现。
这应该是我脑海中构思时间最长的一篇文章,大概半年时间,一直没有动手。前一阵子,我们的新产品 Nocalhost 发布了,再也不能拖了。其实也不是我懒,确实有些关于“云原生”的问题没有想透,怕写不出东西。有很多新概念成熟的过程其实都不是一开始就想的特别清楚的,都是有了个萌芽以后开始逐步实践,慢慢的就成了事实。云计算,物联网,无不如是。
“云原生 Cloud Native”这个概念其实提了好几年了,但是一直没被重视,直到今年终于开始爆发了,几乎所有大厂都在忙着发布云原生的白皮书和路线图,生怕被时代落下。
我真正理解 Cloud Native 是从了解它的反义词开始的。对于不理解的东西尝试去看它的反面往往会豁然开朗。那 Cloud Native 的反面是啥呢?不是 Cloud in-Native 也不是 Non-Cloud Native,而是 Machine Native (这里顺便推荐一本书《反脆弱》,脆弱的反面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很有意思的观点,值得一读)。这是一个巨大的概念飞跃。从计算机诞生以来,一直都是有个机器的概念,是一个具象的,物理的机器。云的出现第一次把这个具象打破了,你所依赖的计算资源再也不是一台 /多台机器,而是一朵云。不是说把一坨机器放一起就是云。云包含了大量对于硬件的抽象,以及服务能力的抽象,使得上层应用可以完全脱离对于物理硬件的依赖。过去我们写程序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的三大件有“内存,硬盘,CPU”,这也是冯诺依曼架构的核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云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行业变相的突破了冯诺依曼架构,或者说也是应对摩尔定律到头了的解决方案。现在 Cloud Native/云原生的应用,已经完全摆脱了对于三大件的依赖,所有需要的资源都是通过云 API 获取。
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
最近流行的 Serverless 技术,也是这一理念的延伸。这里的最终效果就是往云上扔一个应用,就能顺畅的跑起来,至于怎么调度计算资源,用哪里的计算资源,那是云的事情。正如你把电风扇的插头插到墙上就应该能转,至于这个电怎么来的,电网怎么运行的,风力还是火力,你关心吗?
把云比作电是一个对于美好未来的想象。时代的变迁是个漫长的过程,涉及到对于现有系统的大量改造。我们把 Machine Native 时代的应用叫做传统应用,Cloud Native 时代的应用叫做云应用。传统应用和云应用的差别一点都不比汽油车和电动车的差别小。所以要实现真正的“上云”必须要对传统应用做改造,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也是巨大的产业机会,我称之为数字化的城中村旧改。这个世界上确实没啥新鲜事,都是换了个模式换了个技术把做过的事情一遍一遍的重复。类似的事情还有从 PC 转向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量的 PC 应用再造了一遍。
现在很多企业喊上云,云厂商也帮着企业上云。十多年云计算的发展,还没有接触过云的企业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但是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企业完成的只是上云 1.0,也就是把传统应用搬到了云上。对于企业来讲,这样的上云相当于把云厂商当成了高级的 IDC 机房。这当然是不能体现云最终价值的。
于是云原生概念出现了,你不光要上云还得云原生,这叫上云 2.0 。也就是把传统应用改造成云应用。这里涉及到的点大概有,把应用拆成微服务,容器化,数据库也别自己装 MySQL 了,直接用云数据库,还有其他比如缓存,监控,日志啥的,云统统给你搞定,你管好应用的业务逻辑就好了。改造完了以后你会发现,这个应用大量依赖云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你的应用再也不能在你自己的机器上跑起来了。所以我给云原生下了一个定义“离开云活不了,叫做云原生”。这个时代早晚要来的,我们现在离开了电也活不了。
云原生架构
当你的应用云原生以后,你会发现另外一个问题,开发这些应用变得非常困难,因为你的开发工具都是为开发传统应用准备的,为了开发云应用,你必须调整自己的开发工具和开发方式。这里就需要上云三步曲的最后一步,开发云原生,也就是上云 3.0 。
有时候想想云厂商也挺坏的,一步一步的让客户上套,美其名曰推动时代发展,数字化新基建。
我们公司一直是坚定的云计算实践者,有啥新东西就用啥。我们大概在一年前就已经基本完成了上云 2.0,但随之而来很多开发的问题:
每次我跟新同事交流的时候,都会提到开发环境的问题,效率低下。这使得我不得不深入调查这里的问题根源在哪里。2020 年上半年我们也找了不少已经深入使用微服务和容器的团队交流,大家普遍都会遇到上面的问题,通常的解决方案是搭建共享的开发测试环境,但这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 workaround 。这里的本质问题就是云应用和传统应用的架构差别,导致开发工具和开发方式必须做出改变。国外也有一些项目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但这确实是一个新领域。
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开发的不便。有时候怀念,做一个单机应用是多么的纯粹,多么的简单快乐。我想写过程序的都会熟悉下面的画面:
在笔记本上装一个 LAMP,然后就跑起来了。调试的时候改完代码,保存,刷新页面就能看到效果,行云流水。而现在云原生的体系结构使得开发的调试变得非常困难,你改个代码要等 10 分钟才能看到效果,甚至更长时间,这种感受堪比打王者荣耀的时候卡顿,想把手机砸了。这个时候开发往往会去泡杯咖啡,被迫摸鱼……
我们产品团队在调研了各种技术以后,认为有可能做一个产品解决云原生开发的问题,使得云应用的开发体验接近传统应用的开发体验。以前看 Localhost 感觉它就是个代号,最近研究云才越来越觉得这个名字的深切含义,甚至感到一丝惭愧,相见恨晚。这个词的表述也很达意:“Local”“Host”——本地的机器。然而在云原生时代,开发环境搬到了云上,从某种意义上讲 local 没有 host 了,或者说没有 local 了,这个机制也就不再能解决开发的问题。那 localhost 的反面是啥,no localhost ?合并一下取名 Nocalhost ( https://nocalhost.dev )。
Localhost 是一个很伟大的发明,它使得开发者不需要网络环境就能完成网络应用的开发,极大的提高了开发调试的反馈循环。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代代技术推陈出新,曾经的辉煌都会被写入历史。
再见,localhost !
1
Ultraman 2021-01-12 20:47:37 +08:00 via Android
对于打工人来说被迫摸鱼它不香吗?🙃
|
2
imdong 2021-01-12 20:57:44 +08:00
我可以不联网使用么?
|
3
imdong 2021-01-12 20:58:42 +08:00
打开试了一下,果然是不需要联网就能使用的。
|
4
dream4ever 2021-01-12 21:12:05 +08:00
看了看我手里的几个简单的前后端项目,嗯,还是 localhost 更适合我,开发完成,测试完成,直接用 PM2 发布,省事又省心。
|
5
dream4ever 2021-01-12 21:13:26 +08:00
之前也喜欢盲目追新,最近几个月在极客时间上看了几门有关架构的课程之后,觉得技术选型要结合公司的业务和技术团队的实力来综合决定,像我这样在传统公司一个人负责好几个前后端项目 + 服务器运维管理的人来说,还是简洁的方法更合适 ^_^
|
6
zooo 2021-01-12 21:21:58 +08:00
小公司用不到,大公司自建。。。
|
7
johnwood 2021-01-12 21:23:11 +08:00
VS Code Remo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