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从事机器人行业,现在机器人的能力上限摆在那,为了实现某个业务能力,需要事先写死各种逻辑,完全没有智能能力。
最近看了《苦涩的教训》这篇文章,发现自己正在往错误的方向走,我一直幻想,能有通用计算方法;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只是最基层打杂的,只是瞎操心,如果机器人能以通用的方式实现,大家都要被裁了。现在用事先写死的策略,可以保证 100%正确,也可以短期见到效果。
最后,还想吐槽一点,机器人的交互也很低效,完全没有手机屏幕来的直观,但是这个功能,又需要被限制到机器人身上。
[https://zhuanlan.zhihu.com/p/708523793] [http://www.incompleteideas.net/IncIdeas/BitterLesson.html]
1
coefu 14 小时 48 分钟前
前路漫漫,有这个心就不错了。
|
2
sillydaddy 14 小时 44 分钟前
我看了原文,说的是「研究者为了短期性能提升,会倾向于注入自己对领域的人类知识;但从长期来看,真正重要的只有利用大量计算」,意思是倾向于通用计算的。而你自己的是“反向苦涩教训”吧。
|
3
Fish1024 14 小时 42 分钟前
哎,确实是这样。
|
4
WithoutSugarMiao 14 小时 41 分钟前
早有这种感悟。我现在从事大模型行业,现在我们帮甲方做的 Agent ,基本都是工作流形式,而不是真正的智能体标准。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往通用智能体的方向走,哪怕这个通用,是在甲方的业务场景中通用,我觉得也比工作流形式要强很多。
|
5
zsmile 14 小时 40 分钟前
我们公司还在执着用手机控制机器人行动
|
6
thevita 13 小时 49 分钟前
所谓反思, 是用来纠正思维偏见用的,警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真是越通用越好,pure MLP 的 inductive bias 比 Transformer 更弱,理论上模型表达能力更强,是可以完全自动学习出 Transformer 甚至更强结构的,那为啥没见人用 pure MLP 训个 LLM 出来
|
7
adgfr32 12 小时 30 分钟前 via Android
同样的,很难想象目前基于大模型的 agent 中有多少"精妙逻辑"
|
8
renchong 12 小时 27 分钟前
小鹏上次展示的那个也是这样吗?
|
9
evan9527 12 小时 13 分钟前
我认为机器的优势是没有情绪,不用休息。在特定的场合写死逻辑,就是低成本高效率。
你说的通用方式,是不是像优必选宣传的那种机器人进厂,这在我眼里纯扯淡。 人形机器唯一的发展方向就是代替人类进入服务业,在工业上还是得用写死逻辑那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