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cnTangLang  ›  全部回复第 26 页 / 共 36 页
回复总数  709
1 ...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36  
2017-11-18 23:57:54 +08:00
回复了 tszyh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男子用 App 故障获利千万被判 11 年,律师称无罪
@Taojun0714 嗯。按照你的逻辑,我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还需要先把我的证书亮出来让你鉴定鉴定?那你又是什么东西?我最讨厌的,就是道理上讲不通了就人身攻击,和泼妇骂街一个套路。
2017-11-18 23:53:50 +08:00
回复了 tszyh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男子用 App 故障获利千万被判 11 年,律师称无罪
@hxndg 我们既不是本案法官,也不是被告律师,所以没必要考虑那么多现实问题,就讨论讨论法律层面就行了。至于超出法律的因素,这因人而异。
2017-11-18 22:02:28 +08:00
回复了 tszyh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男子用 App 故障获利千万被判 11 年,律师称无罪
@sigone 你这样回复下去,越来越像........ 呵呵,就此打住,block 了。
2017-11-18 21:59:44 +08:00
回复了 tszyh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男子用 App 故障获利千万被判 11 年,律师称无罪
@n2ex2 无论是否明知后果,他的行为本身没有违反任何法律禁止,这是关键。我已经举例过了,在重复一下:你 1 天过马路 1 万次,只要你是遵守交规的,就没问题。
2017-11-18 21:57:36 +08:00
回复了 tszyh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男子用 App 故障获利千万被判 11 年,律师称无罪
@Shura 法律上是有“不当得利”,但有前提条件:拒绝退还。本案显然不存在这个问题。
2017-11-18 21:34:50 +08:00
回复了 tszyh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男子用 App 故障获利千万被判 11 年,律师称无罪
@sigone 我们也就是针对此事讨论讨论而已。说不过了,就开始说人,这种行为,令人不齿。另外,我有没有人认同,不需你关心。
2017-11-18 21:32:14 +08:00
回复了 tszyh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男子用 App 故障获利千万被判 11 年,律师称无罪
@tnx2014 希望你能多看看相关资料,了解清楚这件事(起码在公开的新闻资料的基础上了解清楚)再讨论吧。连基本的事情都不清楚,讨论下去没什么意义。
2017-11-18 21:29:49 +08:00
回复了 tszyh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男子用 App 故障获利千万被判 11 年,律师称无罪
@n2ex2 同样的操作,为什么第一次没错,后面的就有错?你这个道理,是依据那个法条,能明示一下吗?
@shuizhengqi 很好奇你是怎么个逻辑来理解成这样的?
2017-11-18 21:09:50 +08:00
回复了 tszyh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男子用 App 故障获利千万被判 11 年,律师称无罪
@sigone
1、我们讲的是这件事在法律层面上的问题,不是现实层面上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办案问题;你可能不知道吧:就算被告自己承认了,只要没有其他证据,都不能认定被告自己承认的事实。这是法律层面的问题。现实中,很有可能就认定了,这是现实违法问题。我们只是在 V2 上文字讨论,所以就讲讲法律层面上可以讨论的就行了。
2、当然,既然是讨论法律层面的问题,就先学学法律,最起码,搞清楚法律的基本要素。我觉得,这起码是对和你讨论的人的基本尊重。
2017-11-18 21:03:18 +08:00
回复了 tszyh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男子用 App 故障获利千万被判 11 年,律师称无罪
@tnx2014
1、首先,你的举例本身就有问题:正常情况下,一个陌生人会去用指纹开别人家的门锁吗? 能举这样的例子,说明你根本没有理清本案的逻辑。
2、APP 正因为没有主观意识,所以它的行为都是被银行授权的(也是银行编制的)。你也说了:“它只是按照人设定执行算法” —— 这里的“人”,肯定不是被告。
3、至于是不是“中间有错所以产生了与预期不符的结果”,我文中已经明确了,需要证据,而不是主观感受。
4、请注意,我们讨论的是法律和法律结果,一切没有证据的推论、想当然,都不应该成为左右法律的因素。只有证据。
2017-11-18 20:54:36 +08:00
回复了 tszyh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男子用 App 故障获利千万被判 11 年,律师称无罪
@sigone
1、你提银行卡有多少钱,说明你根本没有仔细看资料;
2、对自己的银行卡别说反复操作 350 遍,就是 3 万 5 千遍,只要行为没有违法,我不认为需要给你什么解释;相反,如果你认为有问题,需要你提出证据;
3、你举的例子,和本案性质上根本不同。只能说明你根本没有理解本案。
2017-11-18 19:38:33 +08:00
回复了 tszyh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男子用 App 故障获利千万被判 11 年,律师称无罪
@phrack
@MartinWu
@Shura
@cnkuner
@BXIA
@onlyhot
@terence4444
@n2ex2

这件事,我认为应该是计算机系统和法律上的一个契机:即明确什么是计算机违法。

从事件本身而言,我相信大家都认同一件事:即第一次此人存钱被退回,不应算是盗窃 —— 因为此人完全是按照程序设定的方式操作、没有任何破坏行为。

而大家比较纠结的是之后的 350 多次 —— 无论是从操作的次数上、还是账户金额增长上,都远超正常值。因此,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利用系统 BUG 在盗窃。

到底是不是?首先要明确一件事:什么是系统 BUG ?谁来认定是系统 BUG ?系统 BUG 是谁造成的?
在本案中,很显然,充值后钱被退回这个行为,和预期操作结果不一致。但这是不是一个 BUG 呢?平安认为是,一审法院也认为是,但被告显然不愿意承认这是 BUG。
根据司法原则“谁主张谁举证”,我认为平安应当举证这是个 BUG (如果上升到刑事案,就需要公安机关侦查证据)。从目前的新闻资料中,我看不到这一点,不敢轻言有,或者没有。但如果没有,我认为仅凭平安自述是 BUG 就不适合了。
即便平安举证了,谁来认定呢? 我认为这也是个难题——至少目前我不知道国内有哪个司法鉴定机构有这个资质可以认定这个是 BUG。
当然,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系统的 BUG 是谁造成的? —— 很显然,这不是被告造成的。
综上,我认为,一方面我们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这就是个 BUG (法律意义上,而不是老百姓自己理解),另一方面,即便这真是个 BUG,也不是被告造成的。

接下来,要明确另一件事:被告是否明知这是一个 BUG ?
这个问题,要么是被告自己承认,要么就需要平安提供证据(如果上升到刑事案,就需要公安机关侦查证据),而不能仅仅从数量上就简单判断。举个例子,如果因为次数多就能证明知道的话,那渔民天天在海上打渔,是不是就应该知道海里的一切?我们天天都能抬头看到星空,是不是就应该知道宇宙的一切?很显然,不是。数量上是超出了常规,但并不代表就应该知道。这个因果关系不存在。

第三: 被告人的行为是否存在违背他人意愿的问题?
从世俗角度,大部分人很显然认同,在这件事上银行并不愿意将钱退回给被告并增加他的账户余额。但是,这仅仅是世俗角度去看待的,法律是讲证据的。
被告人的行为,发生在银行生产提供的 APP 上,所有操作符合要求,没有任何逾越行为。操作的次数虽然多,但这并不违法,正如你天天按照交规过马路,总不能说过的次数多了,就违法了吧?
而银行的 APP 产生这样的结果,是 APP 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吗?显然也不是。
从银行事后的行为上来看,这确实也不是银行的意愿。
那到底是谁的意愿?
我认为应分为几个阶段来看:
第一个阶段,银行生产发布了 APP,这显然是银行自己的意愿。
第二个阶段,被告按照 APP 的流程操作,这显然是被告的意愿。
第三个阶段,APP 产生了结果。
第四个阶段,银行发现了结果是有问题的,报案。
这 4 个阶段中,第 1、2、4 个阶段大家都没有异议。但第 3 个阶段,银行到底这时候是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似乎各有各的想法:被告显然主张这个阶段银行是同意的,因为是 APP 主动将钱退回并增加其账户余额的;而银行显然主张其不同意,因为第四个阶段他们报警了。
我认为,银行在第一个阶段平自己意愿、自己生产发布了 APP,本质上是一种强责任的授权,这代表银行已经认同了 APP 自己所产生的一切结果就是自己的意愿。银行如果不同意强责任授权,就应该改变 APP 逻辑,如 所有 APP 入账需人工审核再处理。 事实上,这和无人驾驶车辆撞人、司机承担责任是一个道理,司机一旦启动无人驾驶,就是强授权给无人驾驶系统,就要认同其产生的结果就是自己的意愿,就要为此担责。

(第三点非常关键!! 如果这个搞不清楚,就无法判断清楚)

第四, 被告人是否存在主观故意?
被告人的行为都是符合 APP 流程的、并没有任何攻击、篡改行为,就无所谓是否存在主观故意。我主观故意按照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 1 天过 1 万次马路,也是合法的。


综上,被告人在没有任何违法行为的情况下、不应当对 银行认同并授权的 APP 产生的结果 担负任何责任。



补充,这和你家门坏了,是不是可以任意钻进来拿东西,是不同性质的。本案中,被告的行为是符合 APP 中要求的、退款和增加额度是 APP 的行为而并非被告的行为。 而你家门坏了,别人未经你同意进入你家、并在你未同意的情况下拿东西,就是违法的。当然,如果你家门坏了,你却同意了别人进入并主动给别人手里塞东西,这并不违法。
2017-11-15 23:44:28 +08:00
回复了 JuicyJ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第一次用携程,也是最后一次
@iVeego
你没遇上而已,一样的垃圾货
2017-11-15 22:37:57 +08:00
回复了 JuicyJ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第一次用携程,也是最后一次
携程有自己的店么?
都是人家的店,携程有什么能力要求别人一定要认同自己代收押金?
这纯属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的业务
涮涮消费者也是可以想得到了
2017-11-15 12:48:22 +08:00
回复了 shadownet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win10 总是被自动安装一些流氓软件比如 360 系列
windows10 我只用 ltsb 版。没这些烦恼。
2017-11-12 22:39:49 +08:00
回复了 simplise 创建的主题 职场话题 如何带好团队?
有好事兄弟们上,有问题自己背锅
2017-11-10 22:05:04 +08:00
回复了 yicong135 创建的主题 职场话题 从其他地方看到的一条招聘信息,简直瞎眼
赤果果的耍流氓啊!
2017-11-10 17:52:13 +08:00
回复了 womaomao 创建的主题 职场话题 阿里 p6,去吗
@womaomao

对其企业 IPO,如果是国内的话,依照目前的行情来说,应该有几个阶段:
a、准备资料 —— 这个阶段可长可短,视企业具体情况,资料准备个几年都有可能;
b、提交 IPO 申请 —— 注意,这个只是向证监会提交申请,并不是通过;
c、上会审核 —— 从提交申请,到上会审核,需要排队。目前平均排队周期为 673 天,最快的一家为 194 天(钳子大啊)。你们要排多久,要看你们老板的钳子。上会后会有 2 个结果,通过和不通过。不通过,就简单了,要么不上市了,要么重新来一遍。通过了,也不是上市,而只是你具有上市的资格了。
d、挂牌 —— 这才是真正上市了。从通过审核到挂牌,时间需要多久我没统计过,但我曾经在一家公司,过会后足足等了快 4 年才敲钟。而这个排队敲钟的时间内,证监会还会不断重新审查,也有 N 多是在这个时间内又被干掉的。
e、变现 —— 一般来说,你拿到的期权是不能一上市就变现的。一般会经过 2 个阶段,一个是期权行使期,一个是禁售期。这 2 个阶段需要多长时间,看你公司给你期权时的约定了。

综上,IPO 后期权变现获利,一方面可能会需要 N 多年的等待;另一方面存在 N 多不确定因素,很有可能上不成。所以,风险你自己评估吧。
@yongshou
@brightguo

没有技术,只是盗版、色情,能不被关进去么?我之前说过很多遍了,快播案时公诉人没有请我做技术专家,否则他一定不止被判这么几年。我能做到,是因为我的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支持!
1 ...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36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238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7ms · UTC 08:02 · PVG 16:02 · LAX 01:02 · JFK 04:02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